公司在 1872 年作为一家海上再保险公司组建而成,当时的名称为“Versicherungs-Verein”(保险协会),是 Schweiz Marine Company 的一家子公司。2000 年,在进行大量收购后,公司重组成了一家控股公司 – 苏黎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2012 年 4 月,苏黎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苏黎世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名称的变更体现了在最近几年中,苏黎世已简化了业务组合,重点专注于保险业。在一项声明中,集团解释了名称变更背后的原因。“为了突出这一战略重点,公司名称中不再提及金融服务,而是强调了集团的保险活动,从而相应地指明我们的目标。” [7]
时间表[8]
1872年,苏黎世作为一家海上再保险公司组建而成,公司名称为“Versicherungs-Verein”。
1875年,苏黎世将业务转移到意外保险领域,并将公司更名为苏黎世交通和意外有限公司(Zurich Transport and Accident Limited)。
1880年,苏黎世在经历严重损失后停止了海上业务。
1894年,苏黎世更名为苏黎世一般意外和责任保险有限公司(Zurich General Accident & Liability Insurance Limited)。
1905 年左右设于苏黎世的苏黎世总部,当时称为苏黎世一般意外和责任保险公司(Zurich General Accident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1912年,苏黎世获得了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必要许可。
1915年,苏黎世首次收购了一家完整的公司,即位于巴塞罗纳的 Hispania Compania General de Seguros。
1922年,苏黎世作为首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英国一般保险市场,承保直接意外险。
苏黎世在瑞士成立了 VITA 人寿保险公司(VIT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1925年,苏黎世成为英国所有新售福特汽车的官方保险商。
1929年,成立了苏黎世纽约火灾保险公司(Zurich Fire Insurance Company of New York)。
1939年,在纽约成立了美国担保和责任公司(American Guarantee and Liability Company)。
1955年,苏黎世将自己确定为一家一站式批发保险公司,并更名为苏黎世保险公司(Zurich Insurance Company)。
1961年,蘇黎世進入大中華市場。
1976年,成立了国际部(International Division)。
1978年,成立了风险工程部(Risk Engineering)。
1986年,苏黎世获得了日本的保险许可。
1996年,成立了苏黎世资本市场。
1997年,苏黎世获得了纽约 Scudder, Stevens & Clark(一家纯粹的非保险金融公司)的多数股权。
1998年,苏黎世兼并了英国 BAT 公司的金融服务部,并成为了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2003年,启动了“苏黎世之路”(Zurich Way)计划,旨在标准化核心业务流程并共享最佳实践。
2004年,蘇黎世金融集團出售在台灣的人壽業務及資產(包含15萬名客戶及200億新台幣資產),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人壽概括承受[9],蘇黎世金融集團在台業務將專注於產險部分[10]。
2005年,苏黎世启动了其全球品牌活动“以先见应万变”(Because change happenz)。
2008年,引入了苏黎世 HelpPoint 概念。
2010年,苏黎世首次出现在 Interbrand 排行榜中的顶级全球品牌中。
2012年,苏黎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更名为苏黎世保险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蘇黎世保險於7月12日以私募形式出售所持有的新華保險9,750萬股H股予少部分機構投資者,佔新華保險已發行股本的3.1%。所售股份每股定價為22.5元(約2.90美元),總發售收益將會為21.94億元。交易完成後,蘇黎世持有新華保險2.925億股H股,占其H股總量的28.28%,以及占新華保險已發行股本的9.4%。同年11月20日,蘇黎世保險以每股25元,悉售手持的新華保險(1336)2.925億股H股或9.4%股權,套現金額高達73億元。
2017年,台灣的豐田汽車代理商和泰汽車透過旗下的和展投資,於1月份以新台幣64億元,買下蘇黎世產物保險在台業務,並完成交割[11],並更名為和泰產物保險[12]。
2017年4月,蘇黎世保險斥資5.54億美元收購Cover-More集團。
2017年12月12日,蘇黎世保險斥資28.5億澳元(21億美元)收購澳新銀行旗下的OnePath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