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金辉资本,(https://xueqiu.com/8254055357/332681643)
2025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呈现出A+H股上市模式扩张的态势,不少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多数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三大热门领域。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的战略需求,更反映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化进程。
本文GBC将从“A+H”股的类型特点,目前情况等维度,系统解析A+H股上市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A+H”股?A+H股上市指企业同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特殊上市架构。其中A股以人民币计价,面向境内投资者;H股以港币计价,向国际资本开放。
此外,一般来说符合一定条件的A+H股可能会被纳入沪股通、深股通或港股通。这种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联系,为市场注入了显著的流动性活力,使得两地投资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对方市场的投资。
二、企业选择A+H 同步上市的原因1、充分利用两个资本市场优势
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在投资者结构、市场环境、估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A股估值高、流动性强,对成长性企业给予更高溢价,这类企业在A股市场中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而港股市场则依托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及成熟完备的资本市场体系,更关注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企业选择“A+H”上市路径,能融合两地市场优势,既可借助A股市场的高估值特性吸引国内投资者、筹集发展资金,又能凭借港股市场的国际化平台拓展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
2、融资渠道多元化
构建两个融资平台能够使企业后续融资不受制于单一市场的规则及状况限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和市场条件,灵活选择在A股或H股市场进行增发、配股等融资活动。这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资金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A+H上市模式的类型与特点A+H 的上市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先A后H模式
企业先在A股上市,凭借其高估值优势获取资金支持前期发展,待规模扩大和业务拓展后,再赴港发行H股,拓展国际融资渠道和提升国际影响力。
例如,小米集团先在A股上市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筹措资金,后在香港发行H股,吸引国际资本助力全球布局。
2、先H后A模式
企业先在港股上市,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立国际品牌形象和投资者基础,再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回归A股。
例如,中芯国际先在港股上市,后又在A股科创板上市,满足国内投资者需求和境内融资需求,不过需应对A股市场的监管要求和发行条件差异。
3、同步发行模式
企业同步在两地市场发行,需协调两地监管审核和发行节奏等,难度较大。但成功后可同时享两地融资资源和品牌优势。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A+H同时发行,虽对综合实力等要求高,但为企业发展筑牢了资本基础。
四、2025年A+H上市目前情况1、数据情况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4月21日,2025年A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目前仅1家、为内蒙企业“赤峰黄金”,另外共有40家公司拟“A+H”上市,其中17家已递表,20家已发公告。
2、近年来“A+H”呈现的特点
1)头部企业引领: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行业龙头凭借行业地位等优势,带动行业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效仿。
2)融资与国际化并重:一方面,“A+H”上市可吸引内地和国际投资者资金,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对接国际资源,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港股市场资金来源多样,再融资制度灵活。
3)上市方式多元化:企业可选择“先A后H”、“先H后A”、“A+H同步”三种模式。其中,“先A后H”较为常见。
4)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为企业跨境上市提供良好环境。202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等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政策,为A+H股上市提供保障。2025年3月31日,证监会召开会议,推动“惠港5条”政策落实,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五、未来展望2025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文表示将与香港方面深化合作,推出五项措施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措施包括放宽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以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这些举措旨在助力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中国证监会将协同香港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推动政策平稳落地,有望增加港股及A+H两地上市情况。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A+H”上市行列,A股和港股市场的联动性将进一步增强,推动资本市场迈向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发展。我们是专注于境外上市辅导的专业团队,拥有深厚的国际资本市场经验和卓越的实操能力。能够精准应对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复难题,为您的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辅导方案,助力企业高效、稳健地实现资本化目标。
版权声明:本账号所发布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均为金辉资本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金辉资本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篡改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上述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提前与金辉资本沟通并取得明确授权,同时在转载文章中注明文章来源。如您发现本账号推送的内容存在侵犯您权益或版权的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