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MBR分区
1.1.概念
1.2.分区类型
1.3.fdisk命令
1.3.1.作用
1.3.2.使用的菜单命令
1.3.3.格式
1.3.4.注意
2.CPT分区
2.1.概念
2.2.gdisk命令
2.2.1.作用
2.2.2.格式
2.2.3注意
3.分区时注意
1.MBR分区
1.1.概念
1.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包含硬盘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
2.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3.MBR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
主引导扇区512B MBR=446B 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64B 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2B)
1.2.分区类型
1.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
一块硬盘最多4个主分区,主分区不可以再进行二次分区 主分区可以直接建立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可以用来引导、启动操作系统
2.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一块硬盘最多一个扩展分区,加主分区最多4个 不能创建文件系统 可以划分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逻辑分区的数量没有限制。
4.为什么MBR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因为分区表占据64个字节,其中每个分区的信息占用16个字节,分区表里面可以记录四个分区信息描述。
1.3.fdisk命令
1.3.1.作用
fdisk命令默认将磁盘划分为MBR格式的分区
1.3.2.使用的菜单命令
n:创建新分区 d:删除磁盘分区 p:打印分区列表 q:不保存后退出 w:将修改内容写入磁盘分区表,并退出fdisk命令 a:调整磁盘的启动分区 l:显示所有支持的分区类型 u:切换所显示的分区大小单位 t:修改分区类型
1.3.3.格式
fdisk 硬盘设备名
1.3.4.注意
若查看分区信息时,无内容,则表示分区信息还未写入到磁盘,可以输入partprobe命令进行手动同步到磁盘后再次查看
2.CPT分区
2.1.概念
1.GPT(GUID Partition Table,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
是一种比
MBR
分区更先进、更灵活的磁盘分区模式
2.GPT
分区表使用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
逻辑区块地址来记录磁盘引导、分区的相关信息
LAB区块大小(512B-4KB),默认为512B LAB区块共68个,前34个记录分区信息,后34个进行备份不在区分主分区与其它分区,默认情况下,GPT最多可支持128个分区 支持大于2.2TB的总容量及大于2.2TB的分区,最大支持18EB(1EB=1024PB,18EB(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GPT分区机制在较老的BIOS中不能识别,则提供了一个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来取代传统的BISO,又称为UEFI BIOS,UEFI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较多的平台
2.2.gdisk命令
2.2.1.作用
gdisk命令是针对GPT分区格式的命令
2.2.2.格式
gdisk 硬盘设备名
2.2.3注意
实际分区时尽量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以便与将来分区不足时添加新分区时使用
3.分区时注意
一块硬盘中fdisk和gdisk不能混用,不能在GPT分区时使用MBR分区